来源:今日热点网 |2025-07-06 20:44:58 |
循迹书院叩文脉,问道司法鉴古今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法书院实践团商丘行纪实
2025年7月3日-4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法书院“循迹书院·对话古今”社会实践团队以应天书院遗址为起点,溯源范仲淹“忧乐”精神,更深入探访商丘市司法局、检察院,在古今法治实践的对话中,叩问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后将探寻的目光投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法书院,深掘其植根于古老书院传统中的法文化基因,为其传承和发扬“法文化”注入源头活水。以历史为笔、实践为墨,用脚步丈量千年文脉,团队成员们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法脉传千载,公心启万疆
应天书院内,青砖黛瓦间流淌着千年文脉。实践团成员跟随讲解员,驻足于《应天书院讲学图》前,聆听范仲淹成才于此、立业于此的不凡生平,又深入学习了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上执政书》等著作。通过这次了解与学习,团队成员胡浩瀚感悟道:“书院‘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至今仍是我们青年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在范仲淹的人生轨迹中得到了最壮阔的诠释——从应天书院的寒窗苦读到执掌书院教化一方,从心忧天下的《岳阳楼记》到力行改革的“庆历新政”,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清晰昭示着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度。他一生重视法度,整顿吏治,提出“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改革举措,而其司法实践中所体现的公正精神,成为后世宝贵财富,也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法书院所传承的法文化,埋下了深
远的伏笔。
图为团队成员聆听讲解员介绍范仲淹生平。 程果 供图
古义融新治,明法淬精钢
书院精神并非尘封的古董,其法度思想在当代大学治理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成员们通过深入探索应天书院的“法度”文化精神,发掘到其在明法书院获得了创造性的延续和发展。将目光投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法书院,在这里,团队成员可以深入了解到大学书院如何将应天书院“经世致用”的育人传统与范仲淹重视法度、心系民生的精神,熔铸于现代法学教育之中。在明法书院的“法文化”大厅,一个个宣传栏诉说着法治的源流。书院之名“明法”,正是对传统书院精神中法治因子的自觉承继与时代弘扬。明法书院的“致公”之魂,为今日法学教育注入了“规则意识”与“法治信仰”的源头活水,这正是对
先贤“以法为教”理念的生动实践。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应天书院“法度“理念。 袁恺聪 供图
薪火传法意,赤诚系宪章
此次商丘行,成员们聆听应天书院“天下为公”的初啼,窥见范仲淹“以法为教”的铿锵,见证司法局与检察院“法治惠民”的实践并与其工作人员针对青少年犯罪、案件公诉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详尽探讨,再到深入了解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法书院对“法文化”的深耕与弘扬,一条清晰的法治精神脉络穿越古今,镌刻心田。当书院精神邂逅法治信仰,古老智慧便焕发出驱动民族前行的永恒力量——此即青年一代“为生民立命”的坚实起点,亦是“循迹”的真正意义所在,法安天下,文脉永续。
图为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法律服务中心。 程果 供图
寻根溯源磨砺初心,法治青年在行动。此次“循迹书院·对话古今”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深刻感悟了应天书院“以天下为己任”的宏阔精神,学习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与“以法为教”的治世智慧,见证了司法局与检察院对于建设法治社会的不懈努力,更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法书院的生动实践中,真切触摸到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脉搏。此行最大的收获,在于将历史的厚重感转化为肩头的使命感——作为新时代法学青年,当自觉赓续千年法脉,将“致公”理想熔铸于心,以“明法”精神砥砺前行,在服务国家法治建设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2025年7月4日程果、胡浩瀚商丘市
指导老师:张熙炜
团队负责人:胡浩瀚
撰稿人:程果
责任编辑:【henankuaibao】
关键词: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继联名《红楼梦》后,益禾堂再度聚焦中国经典文学四大名著,历经一年筹备,于2025年1月9日正式上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