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悠悠中华,上下千年,鸡犬相闻,阡陌互通,路人相见,抱拳互揖,报名问暖,闻笑声不绝于耳。
时至信息爆炸的今天,邻居门对门而老死不相往来,居住楼房高度集中而互相提防,社区人流集约而信息阻塞不畅……时时不再提醒社会管理者的思考!
一个个单元格,犹如一个个鸟笼,犹如太空黑夜的空间站。空间无限近,心距无限远。信息传播无尽的快,沟通成本又无尽的高。交流手段越来越全面,邻里矛盾又无尽的冷漠和易燃。
商品房起于90年代,为了改善性居住,为了孩子上学,为了工作……我们习惯于对孩子说“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的万千叮嘱;我们麻木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生活哲学;我们沉浸于“我认为……大家都要重视我话语权”的发言决策。
我们却疏忽了心智成长期的孩子的社会观,即孩子正被我们引向危机(安全感缺失)。
我们习惯了问:“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好!”的表像礼貌,似乎教导孩子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是对等性的招呼语。如果我们蹲下身子,将高度降低,以孩子的视角,仰视这个社会的悲哀。思考者会发现,如果没有成年人以身作则,没有邻居发自内心的深层热情,那不是一种问候,而是一种极大的伤害,隐藏的是危机(漠视社会关系)
长久以来,90后,00后,乃至……后,未来的几代自然形成“冷漠,超然,自私”的心理心态。从像上而言,是人类的进化;从果上而言,却是人类甚至于老年人的悲哀和悲剧或灾难。沟通不畅,点链缺失,自我主义,无我责任,一言不合就各行各事……细思极恐。
随着农转非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很多人穷其一生积蓄购房,社区越来越大,居民越来越多,距离越来越集中。很多人只管购置,不管住着是否舒服。物业服务,安全问题,居民协同,嘈杂问题……住着不舒服却忍着。有少数好事者反应投诉,也因为缺乏居民多数意志而妥协或无果,慢慢对社区问题变的麻木。缺乏法律途径或者强有力的法律途径或者中心机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社会滚动发展已是这样,我们无法改变,人人都可以有把任何问题推到社会的借口。其实社会不是这样,是我们做的太少,缺乏深度思考和行动者。诚然一个人无法推动社区治理,但一群人、整个小区的人,是可以推动小区的居住美好生活。据一个不完全的统计调查:国内拥有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社区少而又少,真正形成业主委员会监督机制更是凤毛麟角。
社会和时代趋势急唤一个智慧治理的业主委员会诞生及普及。
2000年-2017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从10.2%上升到17.3%。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会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按照专家预测,大约再过20年左右,中国老人将突破3.5亿,并将继续提高到2030年的18%,2050年的33%。这就意味着2个年轻人就要抚养一个老人。此后一直到2100年都不会再低于这个数字。
业委会科技倡导“聚合养老”,以小区为单位,退休的聚到一起,同住小区、同吃、同乐、同游、互助。
如果没有童年和青年感情铺垫的相聚,能在老朽时,重建友情火花和情感的真实互溶吗?
经历了自私、傲慢、冷漠的童年、中年的年轻人,他们以后会尊重、助老吗?
40、50、60、70、80、90年代的人,现在的年轻都会随时间老去。从现在起,为我们的老人做点推动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社会平稳,精神文明,垃圾分类。正是社会发展的呼唤,时代的先哲的铺垫。
一个民族,需要一个英雄来拐点历史命运;一个社区,需要一个智慧机构来治理群策群力;一个家庭,需要一个当家人来掌坨生计方向。
责任编辑: